专访金晓辉:大湾区应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创新高地
09:38
在氢蓝时代创始人、董事长金晓辉办公室中挂着一幅中国地图和一幅广东省地图,上面插着大大小小的旗帜。这是成立三年来氢蓝时代“攻城略地”的成果,也是我国氢能与燃料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我和团队经常在这里一边查看地图,一边思考氢能产业链布局和示范场景应用的落地规划。”金晓辉说。
从2018年创立至今,氢蓝时代已发布多款氢燃料电池系统产品,逐步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公司聚焦氢能创新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2021年1月,氢蓝时代132kW氢燃料电池系统产品通过国家强检中心认证,该系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单堆系统额定功率突破130kW。
在国家“双碳”目标之下,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俨然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2019年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开启氢能产业发展元年。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1处提到“氢”,要求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推动加氢站建设以及促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预计,到2050年氢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将达到18%,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3000万辆,氢气需求量6000万吨,全球将迈入氢能社会。
为何选择氢燃料电池作为创业方向?这与金晓辉的早年经历密不可分。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老炮儿”,金晓辉职业生涯的前18年在上汽集团,辞职创业前担任上汽新能源商用车平台主要负责人。他深知新能源汽车产业迭代的“支点”在于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的蝶变。2017年,他决心聚焦氢燃料电池产业,南下深圳创立了氢蓝时代公司。
日前,金晓辉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在他看来,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是国际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迭代创新的终极选择,深圳以及广东要在全球氢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把握住产业布局的最佳机遇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科技、产业创新和先行示范的创新高地。
氢能是新能源汽车迭代创新终极选择
南方财经:2018年国内氢能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你当时为何笃定选择氢能行业?你对于未来氢能产业发展有何预期?
氢能源无论在生产端还是消费端,都具备实现零碳排放的潜能。因此,未来3-5年,氢电将根据各自优势场景并行发展;从更长期来看,氢能将在全社会“多能互补、三网融合(电网、热网、燃气网)”中成为主角,使用比例和应用场景会更加广泛。
对于创业企业而言,每天都会碰到资源、资金、市场等各种问题,不是膝盖‘磕破’了,就是手臂‘摔伤’了,创业就是不断受伤、不断愈合的过程,只有锻炼出一身钢筋铁骨,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氢蓝时代“技术攻关和市场开拓”的双轮平衡发展,具备挑战任何困难的信心和实力。
示范应用场景是氢能规模化关键
资本追捧也会带来行业竞争加剧,我们预计未来几年会有大量企业倒下去,也会产生行业的领头羊企业,这也是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此过程,企业应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避免被淘汰。具体来说,首先,要有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并具有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续航研发能力,敢于投入,敢于挑战;其次,公司要有发展战略,打造市场综合能力,通过市场表现提升品牌影响力。
大湾区应在氢能产业发展中率先突破
目前,深圳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在全国已极具影响力,从制氢、储运氢、加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系统集成以及多元化的下游应用都非常全;其次,多家央企和地方国企在深圳氢能领域均有布局,比如中广核、深圳能源集团、燃气集团等;此外,深圳靠海的区位优势也让氢能示范应用场景得以丰富,包括城市交通、船舶、港口等领域。
今年6月出台的深圳“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列入“未来产业引领”计划,开展电解水制氢、固态储氢、电堆以及动力总成等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构建氢能产业创新体系。我们相信有顶层设计与示范政策“铺路”,深圳在推进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很快会迎来新局面。
监制:方晓茸李艳霞
外联:虞康婷
视频拍摄:肖航秦晋
视频编辑:袁思杰陈秋如
文字:黄浩博李一溪
配音:董家龙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