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移动互联 > 【夜读】你与别人的关系,取决于你与自己的关系

【夜读】你与别人的关系,取决于你与自己的关系

2025-07-08 阅读 0

21君:人际交往中的许多摩擦,根本成因是其中一方陷入了“罗森塔尔效应”。即无论你认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在你眼中他就真的会逐渐成为那样的人。当我们自以为某人对自己怀有恶意时,就算是对方的一句真诚问候,在我们听来也会是冷嘲热讽。

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因为觉得身边的某人对自己不怀好意而感到焦虑,别急,先想想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偏见造成了自己认知偏差。

特别鸣谢本期主播:晓月云扬

01

遇到困难时才知道谁是朋友?

在人的一生当中,会不断地出现顺境与逆境、坦途和低潮,在这些过程中间,相信很多人都免不了有过类似下面的感触:

在自己处于比较幸运、顺利、走向人生巅峰的阶段,好像周围的人也会更喜欢你,对你笑脸相迎、与你称兄道弟;

而一旦在你遇到波折、困难、跌入人生低谷的时候,平时谈笑风生的朋友几乎全都弃你而去了,有的甚至唯恐避之不及。

于是你开始感慨人生,或者对人性做出判断,“没人能够真正地理解我”,“遇到困难时才知道谁是朋友”,“人都喜欢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仿佛头上乌云密布、周围环境一下子就暗淡了下来,找不到值得信任的人。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

不能说全错,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趋利避害、只跟能让自己得到好处的人交往。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也必须独自承受生活加给我们的苦难。

但不管别人怎么做,对你的造成的影响都是非常有限的,你看到的世界个什么样子,在更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如果平时对你还不错的人在你走背字的时候对你不那么好了,除了少数没良心的以外,更大的原因也许不是你现在的“人生状态”,而是你的“消极心态”。

“消极心态”或者叫“负面情绪”,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来自你工作上的挫折、失恋、考试失利等经历。

这些负面情绪往往让你更容易专注于周围朋友的负面行为和动机,从而对别人产生更加负面的态度和行为,这些负面的态度和行为又会影响到你的朋友,让他们觉得你这人这段时间很难相处,于是就选择暂时疏远甚至离开你,而你就会感到越来越孤立无援,最终得出一个看似“自洽”的结论:朋友总是在你遇到困难时抛弃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很微妙的地方就是,无论你认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就真的会成为那样的人;

甚至无论你如何看待一件事情的好坏成败,这件事也就会按照你所预期的方向发展。

这在心理学中叫做“罗森塔尔”效应,或者叫“自证预言”。

02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来自于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一个心理学实验。

这个实验发生在1968年,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对学生们进行智商测试,测试结束后,他把学生按智商的高、中、低分成了三个组,并将每个组的学生名单交给了校方,要求学校对学生和家长保密,只让他们的老师知道每个学生的智商状况。

可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没有做这个实验,三个组的学生都是随机分配的。

根据智商测试的结果,老师们也理所当然地对“高智商”组的学生们寄予了厚望,经常让他们完成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任务,即使当时做的不好,也依然认为他们是很有潜力的,只不过暂时还没发挥出来。

8个月之后,心理学家们重返学校,调查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果发现那些被认为是“高智商”的学生们,平均成绩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而且自信心、求知欲也变得更强。

罗森塔尔将这一结果称为“权威性谎言”:你认为这些学生是什么水平,他们最终就会表现出什么水平。

另一个实验发生在1970年代,

有人在男女大学生中做过一个相亲实验,男女双方之前从未见过面,而且在相亲过程中也不能见面,只能通过电话交谈。

在相亲正式开始之前,实验人员找了一些美女照片寄给男生,谎称这就是他们的相亲对象。

不出意料的是,这些男生在电话中的态度果然就像对待“女神”一样,但这并不是重点。实验人员最想知道的,是电话另一头的女生的表现。

这些女生也没让人失望,表现得还真就像个女神似的,语气温和,彬彬有礼,一副善于交际、讨人喜欢的样子。

这就是人际关系中的“正反馈”,你觉得他/她很好,他/她就会像你认为的那样表现的很好,他/她表现的越好,你就会更加觉得他/她好。

比如,在工作中,你的领导非常器重你,经常给你安排艰巨的任务,并邀请你参加各种重要的决策会议,你就会因为受到信任而更愿意加倍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最终,你就成为了一个值得被重用的人。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搞不好也会形成“负反馈”,进入恶性循环,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03

“自我拆台”型人格

过于负面的情绪、强烈的自卑感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往往会让人误判当前形式、引发动作变形,或者为了防范别人而产生一种过度的反应,从而让矛盾激化、局面越来越糟糕。

这种“自我拆台”型人格,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

比如,一对男女在谈恋爱的时候,如果一方心里总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另一半,就容易变得敏感,过度紧张和看重这段关系,恋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怀疑是对自己不忠,开始严防死守,不给对方适度的空间和自由。可爱情这东西就像沙子一样,你抓得越紧就越容易失去,结果还真就分手了。

对于企业转型,很多管理者都认为员工普遍会有抵触情绪,于是制定各种防范措施和强制手段来迫使员工执行,结果反而遭到了更多的抵制。

一名商学院的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讲到,教科书上都写着企业转型难,可实际上,员工对待转型的态度,在开始时的时候都是中性的。

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很多情况下,人心就是个“叠加态”。你把它观测到什么状态,他就会往什么状态“坍缩”。很多人的问题就在于,他总是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让现在产生矛盾。

这病该怎么治?

有个寓言故事也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座庙里有一个小和尚和一个老和尚,

小和尚问老和尚:“您年轻的时候都在做什么呀?”

老和尚说:“砍柴、烧水、做饭”;

小和尚又问:“那您现在开悟了,又在做什么呀?”

老和尚回答:“砍柴、烧水、做饭”;

小和尚很失望:“看来您活了一辈子没什么进步啊!”

老和尚笑着说:“进步还是有的,年轻时的我,砍柴的时候想着烧水,烧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做饭的时候想着砍柴;现在我砍柴时就砍柴,烧水时就烧水,做饭时就做饭。”

曾国藩有一个处理这类问题的心法,叫做“未来不迎,当下不乱,过往不恋”。

对于未来事情,不要迎上去解决,只专心做好眼前的事,事情一旦过去,就再也不要去留恋它。

也就是说,只要你每次都把当下发生的事情处理好了,未来的结局在大概率上就是好的,很多潜在的矛盾会在你不断往前走的过程中逐一化解掉。

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和失败,有的人会在失败之后继续沉沦,好像永远都无法咸鱼翻身,而有的人却能在挫折中触底反弹,一骑绝尘。之间的差别往往就在于此。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外在世界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客观存在,而是有生命、有灵魂的。你怎样对待它,它就怎样对待你,什么样的人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当你认为周围开满了鲜花,你就生活在花园;当你感到身边全是无情和冷漠,你的世界就被沙漠所吞噬;当你总是堤防别人会欺骗你、陷害你的时候,你就会吸引更多充满恶意的人;当你用善意的眼光、乐观的态度来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的时候,地狱也能变成天堂。

用朱莉亚·格拉丝在《三个六月》中话说就是:“我们最后到达的地方,实际上就是我们心中原本想要去的地方。”

而我们的外在环境,也不过就是内心世界所投射的影像。

本期主播简介

晓月云扬

有声小说主播

微博关注:晓月云扬

QQ交流群:579713857

作品最新动态会在群里发布,欢迎各位小天使和我一起,发掘声音里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1君

你认同本文的观点吗?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你又是如何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来获得更愉快更高效的沟通体验的呢?

精彩推荐

【夜读】“父母尽最大努力,只能送你到这里!”无数人被戳中泪点...

【夜读】低配,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预约SEO专家添加微信号:xxxxxxx 领取免费VIP内部课程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宏煊网络科技 作者
宏煊网络科技是专业科技新媒体网站。网站著眼于新一代科技新闻的全面及时处理报导,让网民在外面第二时间交待全球新一代的科技资讯。内容涵括AI+、互联网、IT、创业投资、核定、区块链、智能硬件等领域
曾操作某大型门户网站日IP达100万(纯SEO流量),拥有上千网站提供SEO友情链接资源(参加培训免费赠送100个单向友情链接),免费赠送附子SEO内部VIP课程,2018年新版实战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