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移动互联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去年南北极地区极端事件频发,对当地生态和全球天气影响显著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去年南北极地区极端事件频发,对当地生态和全球天气影响显著

2025-07-06 阅读 0

9月5日,中国气象局举行2024年9月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金星介绍了2023年度《极地气候变化年报》的主要内容。

王金星介绍,南北极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利用多种气候资料分析表明,2023年南北极地区表现出持续的气候变化放大器效应,极端事件频发,对当地生态和全球天气造成显著影响

从气温来说,南极地区气温整体呈东-西区域差异大、极端冷和极端暖事件并存态势。2023年,南极大陆年均气温为-31.86℃,较常年略高0.05℃。南极半岛和西南极地区年均气温持续快速上升。7月7日极夜期间,南极点气温一日内飙升40℃,由-74℃增温到-34℃。东南极则出现冷异常,7月中旬至8月末,南极大部地区连续发生4次极端寒潮;威德尔海A23a冰山脱离冰架,面积达4000平方公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冰山。

北极地区增温放缓,仍经历了1979年以来最暖夏天,整体呈“陆暖海冷”分布。2023年北极地区年均气温为-9.19℃,较常年高0.97℃,秋冬季节严重偏暖。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加拿大北部地区发生持续5个月的野火;6月26日,格陵兰冰盖最高点气温超过零点,造成冰盖大面积融化。

臭氧方面,南极臭氧洞形成提前且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北极臭氧总量高于历史平均。2023年,南极臭氧洞提前了10天形成。同时,北极极涡偏弱且平流层气温较高,抑制了北极大规模臭氧损耗,使得臭氧总量偏高。

从海冰来说,南极方面,2023年2月21日,南极海冰范围低至1.788×106平方公里,再次刷新2022年最低纪录;特别是南极海冰在过去一年中持续保持低位,年累积海冰范围远远低于历史纪录。这是近年来全球气候最极端的事件之一。北极海冰则继续减少,但减少速度有所放缓。

自2016年以来,南极海冰面积开始急剧减少,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南极海冰减少是否会成为常态?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全球变化与极地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丁明虎指出,南极海冰面积非常大,变化非常不规律,在高点和低点上不断摇摆。最近这几年连创新的纪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发现跟天气和气候都有关系。但是,南极海冰将来是不是依然持续减少,还很难说,很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还没有确定的结论。

红星新闻记者胡伊文北京报道

编辑杨珒责编李彬彬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预约SEO专家添加微信号:xxxxxxx 领取免费VIP内部课程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宏煊网络科技 作者
宏煊网络科技是专业科技新媒体网站。网站著眼于新一代科技新闻的全面及时处理报导,让网民在外面第二时间交待全球新一代的科技资讯。内容涵括AI+、互联网、IT、创业投资、核定、区块链、智能硬件等领域
曾操作某大型门户网站日IP达100万(纯SEO流量),拥有上千网站提供SEO友情链接资源(参加培训免费赠送100个单向友情链接),免费赠送附子SEO内部VIP课程,2018年新版实战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