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数码 > 全国政协委员吴浩:建议将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纳入村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职责

全国政协委员吴浩:建议将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纳入村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职责

2025-07-14 阅读 0

“我们在面对复合型自然灾害时,农村地区应急救护资源匮乏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关注到了中西部农村地区群众性院前应急救护建设存在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即将开启,吴浩拟向大会提出一份“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地区应急救护工作的建议”的提案。

吴浩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西部地区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引导和帮助当地群众及时预防、积极应对突发疾病和自然灾害,有效避免因病返贫、因灾返贫,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

问题:

农村人群应急救护素养基础弱

应急救护培训和宣传倡导不足

吴浩发现,当前,应急救护“最初一公里”,中西部农村地区群众性院前应急救护建设主要存在农村人群应急救护素养基础弱、应急救护设施设备配置不足、应急救护培训和宣传倡导不足等问题。

吴浩表示,农村地区居民由于经济条件和文化素养的差异,健康意识、应急救护意识相对薄弱。农村居民应对自然灾害的逃生避险知识和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等救护知识十分有限,施救能力严重不足。

“尽管国家已制定配置标准,但是配置达标的村镇卫生机构数量不多,并且配置水平参差不齐,中西部农村地区乡村急救站、便携式除颤仪(AED)等设施设备配置极少。”吴浩提出,物资配置的针对性较差,未能根据各地的高发疾病、易发灾害进行“个性化”适配,相应的工作标准依然欠缺。

同时,吴浩注意到,农村居民仍然存在应急救护培训和宣传倡导不足的问题。以中国红十字会2022年救护员持证培训为例,全国农村救护员持证数为98478人,中西部地区18个省(区、市)农村救护员持证培训仅占全国农村培训数的22.72%;中西部地区农村救护员持证培训仅占全年培训数的2.40%,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同类数据。同时,中西部地区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灾害多样,人群疾病谱各异,目前尚未形成针对不同地区、人群、疾病、伤害、灾害类型的教材和课程体系。与人群特点相适应的健康教育体系尚未构建。与城市健康教育相比,农村人口较为分散,受众群体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较低,特别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对应急救护知识接受慢、消化难。

吴浩表示,农村地区的“993861”(取名源于“九九重阳节”“三八妇女节”和“六一儿童节”指的是:老年、妇女、儿童群体)群体难以成为应急救护骨干力量。不同于一般的社区服务,应急救护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农村地区如不开展应急救护知识集中学习和实操训练,无法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形成响应。

建议1:

将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纳入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职责

为此,吴浩建议,完善乡村“救在身边”政策体系。一是做好农村地区应急救护建设顶层设计,成立群众性应急救护专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形成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各部门协调联动、村委会扎实推进的工作局面。二是将应急救护建设纳入乡村年度民生实事和综合考评内容。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设施设备配置,强化培训及宣传倡导,提升基层应急救护管理水平。三是将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纳入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职责。切实筑牢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网底保障。确保乡村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压实乡村医生承担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和宣教职责,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吴浩还建议,促进重点人群应急救护能力持续提升。明确知识普及、培训和施救是乡村医生的底线责任和长期任务;鼓励教师创新第二课堂工作载体,开展生命教育和应急救护宣传倡导。将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作为社工、网格员、乡村振兴驻村干部、乡村扶贫企业员工、民宿服务人员岗前培训内容。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建议2:

加强应急救护阵地建设和技术保障

营造乡村“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良好氛围

吴浩认为,应加强应急救护阵地建设和技术保障。加强重点区域场所的应急救护物资和设施配备与管理。结合高发疾病、常见伤害和易发灾害特征制定相应标准并完善村卫生室应急救护基础设施设备配置,实现应急救护资源便捷可及。在人群聚集场所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护实操模型,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学习。发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无人机等技术优势,探索乡村应急救护“智治”模式。

吴浩还提出,建设应急救护进农村培训标准体系。加大群团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试点乡村的结对帮扶力度,围绕乡村人群急重症疾病谱、各类伤害、灾害发生特点,结合工作实际,制定适合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特征的培训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

吴浩提出,要营造乡村“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良好氛围。一是拓展社会应急救护志愿力量。通过项目支持、专业培训、资金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孵化、培育、服务各级各类应急救护志愿组织,探索多元参与的有效路径。二是完善激励褒奖措施。出台相关政策,探索应急救护“示范村”建设;对实施现场救护的专业人员进行表彰,宣传报道典型事迹,给予物质奖励。三是普及应急救护免责相关法律知识。加大相关法规普及力度,打消施救顾虑,倡导“学以致用,会救敢救”“快一点,救在身边”等理念。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吴阳实习生吴家欣

编辑郭宇责编冯玲玲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预约SEO专家添加微信号:xxxxxxx 领取免费VIP内部课程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宏煊网络科技 作者
宏煊网络科技是专业科技新媒体网站。网站著眼于新一代科技新闻的全面及时处理报导,让网民在外面第二时间交待全球新一代的科技资讯。内容涵括AI+、互联网、IT、创业投资、核定、区块链、智能硬件等领域
曾操作某大型门户网站日IP达100万(纯SEO流量),拥有上千网站提供SEO友情链接资源(参加培训免费赠送100个单向友情链接),免费赠送附子SEO内部VIP课程,2018年新版实战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