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税收征管方面经历三次大的变革,实现从“合作”“合并”到“合成”的突破。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推进的是国税地税“合作”;
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实施的是国税地税“合并”;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将推动税收征管第三次变革,特征可概括为“合成”,是执法、服务、监管的系统优化,是业务流程、制度规范、信息技术、数据要素、岗责体系的一体化融合升级。
这是一次税收服务、执法和监管深度融合的突破,也是一次税收改革创新从渐进式到体系性集成的突破。
税务部门是与公众打交道最多、频度最高、联系最紧密、服务最直接的公共服务窗口单位,离市场主体最近,关联几千万企业纳税人、数亿自然人纳税人和十亿多缴费人,税收营商环境是构成区域在全球产业秩序中竞争力强弱的主要标志。
广东作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全国四个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份之一,随着税务部门进一步部署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系列措施,涉税服务机构有什么体验?南方财经全媒体对话德勤中国税务华南区主管合伙人张慧,就大湾区的税收营商环境如何优化,如何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讲述观点和建议。
南方财经:今年省两会将“协同治税”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税务部门也提出,要深化拓展税收共治格局。涉税中介是税收共治格局中的其中一环,在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中,税务师事务所能够如何发挥第三方中介作用,融入到此次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中?
德勤中国张慧: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协同共治,在征管改革中发挥良性作用,是我们作为涉税服务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来说,我们要在改革中扮演好三个角色:
一是要当好政企沟通的“联络员”。我们服务于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企业和个人客户,其中既有大型的外企,国企、民企,也有小微企业和个人。我们愿意协助税务机关,以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的视角,收集税收政策执行和办税服务效果的反馈,关注纳税人反映的“痛点”“堵点”问题,为优化广东税收营商环境建言献策。对于企业运营中出现的税收风险事项,也会通过日趋常态化的税务机关、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和纳税人三方沟通机制进行交流,为提高纳税遵从、及早发现和控制税务风险、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发挥正向作用。
二是当好企业经营的“辅导员”。以目前备受关注的发票电子化改革为例,我们对纳税人的诉求进行了及时的搜集、整理和反馈,帮助很多企业完成了上线准备和实施落地工作。同时,在发票电子化改革的基础上,我们也在积极研究税收大数据,开展税收经济分析,希望能够在这一领域协助广东税局和纳税人打造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应用效能的智慧税务,进一步提高税收数据服务税收、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是当好税费政策“宣传员”。今年,广州市税务局与我们合作编制和发布了《广州市外商投资企业税务宣传手册》。该手册包括中国税制介绍、财税优惠政策、营商环境及办税便利3个主题,有助于外商了解广州的政策环境、感受广州招商引资的热情,提升城市竞争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关注税务部门出台的各项税费政策,协助做好相关的政策普及工作。
南方财经:这次广东部署的系列措施中,您最期待的内容是哪一项?
德勤中国张慧:我最期待的,是在跨境税收管理与服务方面的创新举措。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正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引领,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高地,既是吸引外资纷至沓来的热土,也是众多国内企业走向海外的重要基地。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跨境税收是很多纳税人非常关心的议题。
其实近年来,我们已经看到广东省的税务机关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广东税局率先上线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电子化系统“国际汇税通”,方便了纳税人办理付汇备案;探索跨境人民币业务在税务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广上线跨境人民币电子缴税(费)业务功能;广州市南沙区税务局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事先裁定制度》、《湾区跨境涉税事项早期中立评估办法》,在增强税收确定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虽然当前还面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新冠疫情等不确定因素,但我们有理由期待广东省会在跨境税收领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好地服务“引进来”和“走出去”企业,增强广东省的国际竞争力。
南方财经: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此次改革将会带来哪些变化?
德勤中国张慧:首先,税费办理会更加便捷。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非接触式”办税服务是税局打造的一大“利器”。这次的改革将使“非接触式”办税服务范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场景应用也将更加人性化。可以想象,未来企业和个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税费事项网上办理、掌上办理。同时,我们预计税种合并申报的力度也会加大,这些措施既能大幅减轻纳税人填报负担,又能降低纳税人的申报错误概率。
其次,政策适用将更加精准。一是税局将运用大数据手段,主动甄别纳税人缴费人的不同需求,精准推送申报提醒、最新政策、办税指引等信息。二是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的实施配套工作,优惠政策的解读、实施操作办法将和优惠政策文件同步发布,从而帮助纳税人及时了解政策实操,降低因配套措施滞后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且,享受优惠政策办理流程和手续也将进一步精简,未来大多数优惠政策不再需要税务机关事前审批,纳税人只需要做好“自行判别申报、资料留存备查”即可享受。
另外,企业和个人将更加感受到“以数治税”的影响。两办的《意见》描绘了数字化税务的未来规划,其中电子发票改革、法人税费信息“一户式”、自然人税费信息“一人式”智能归集和税收大数据共享应用等管理手段将对纳税人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所以,纳税人也要积极考虑改进税务管理模式和手段,对接税务机关的数字化应用,加速提高税务管理的数字化和专业化水平,以适应和匹配税务机关未来的税务管理手段。
南方财经:此次改革将会给广东的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德勤中国张慧:毋庸置疑,此次改革将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强力“助推器”,在税收征管领域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促进税收执法尺度的统一。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或税务机关的不同部门,有时会对于同一项涉税行为的解读、定性和处理口径不一致,这是过往纳税人反映比较多的一个问题。这次改革将会进一步强化精确执法,增强税务执法的规范性、统一性,意在防止和纠正粗放式、选择性、一刀切的随意执法。为此,税务部门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公示执法过程,对重大执法决定进行集体审核,对执法流转过程和结果提供网上查询等等。
其次,是实施更加科学的分类管理模式。对于从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税局将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促进企业发展和公平竞争;对于一般风险的企业,税务部门会进行风险提示,有效运用说服教育、约谈警示等“柔性”执法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对于虚开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税务部门则将加大力度,实施精准有效打击。
最后,这次改革还将推动跨区域合作成为常态。广东税务部门将通过深化跨区域合作,实现执法信息互通、执法结果互认,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广州市与深圳市税务局正在开展“双城联动”,对非居民企业涉及两地的税收事项,可以只向一市的税务部门提出申请事先裁定,两地税务机关会通过内部协作,达成统一的裁定意见下发给非居民纳税人执行。通过这项创新服务举措,非居民纳税人可以不再多头报送资料,也能增强税法适用的确定性和税收政策执行的一致性。
总之,通过这次改革,税务部门有望实现执法“一把尺子”,管理“分门别类”,合作“无缝对接”,这些都有助于优化广东的营商环境,助力大湾区协调发展。
策划:周忠清蒋琳珊
监制:方晓茸向秀芳
摄像:袁思杰肖航
撰稿:方晓茸
配音:洪凯宁
制作:袁思杰
实习记者:王仪吴映茹王樱桦
古瑞浩澜刘一同
海报设计:张乔乔
编辑:李群
通讯员:翁汉豪关涟
造型设计:王裕安CICI
新媒体:丁青云曾婷芳赖禧丁海利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