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手: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央行23条重磅举措也来了
作者丨卜羽勤、曹恩惠、周健 编辑丨林虹、陆跃玲、陈思颖 图源丨图虫
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会议并部署十项重要举措,要求努力实现“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会议提出,
1、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接触型服务业及其他有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行业的支持力度。 2、对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货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主体,金融机构可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加大对其经营性贷款支持力度。 3、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运输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对于因疫情影响偿还贷款暂时困难的运输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支持金融机构科学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 4、因城施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引导平台企业稳步降低利息和收费水平,为受疫情影响的贷款客户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服务,最大化惠企利民。 6、充分满足民营经济合理金融需求,进一步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7、金融机构要及时响应外贸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汇率避险需求,支持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优化外汇衍生品业务管理和服务,降低企业避险保值成本。 8、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贷款提供再贷款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建立信贷、债券融资对接机制,支持供应链企业融资。 9、全力做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产销的金融保障。
同一日,银保监会党委作出部署,要坚决落实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积极支持配合银行、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刘鹤副总理部署的十项重要举措,进一步努力推动实现民生托底、货运畅通、产业循环。 央行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与相关部门、地方党政和金融机构并肩奋进,及早释放政策红利,全力以赴支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 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全系统要加强统筹调度和督促指导,确保前期出台的各项金融支持政策落到实处;银行保险机构要主动“跨前一步”,落实落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全力促进国民经济畅通循环,维护好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中国城市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研究员冯奎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建议,要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统筹调配能力。他认为,近期要加强跨区域协调,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实现生产销售的畅通循环。中远期,要以国家重点城市群、都市圈的能力提升为重点,实施补链行动,增强区域发展的统筹调配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脑中要有全局。”此次会议要求,要逐个攻关解决重点地区突出问题。要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通过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1000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亿元资金,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白名单。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白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提到的这些重点领域多为因疫情暂时被“卡脖子”的产业以及有助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产业。“要从上下游双向突进,优先链上企业以及涉及到稳就业的企业。”他说。 中国城市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研究员冯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些重点领域,具有战略性意义强、产业带动面宽、与国计民生联系紧密等特点,在稳经济、抗疫情中具有突出的极其重要的位置。当前,产业链、供应链脆弱,要防止部分产业链“断链”的可能性。强链行动既要靠产业与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生产和组织创新,更要靠外部交通物流体系的强劲支撑,因此,万亿资金予以支持十分必要。 白明还强调,不仅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金融支持政策,行业、企业自身也要努力筹措资金渡过难关。 近段时间,由于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因素,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经济循环畅通遇到一些制约,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白明认为,对于复工复产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从疫情防控的进展分三种情况来看。
为保障物流通畅,刘鹤在4月18日召开的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上再行部署多项举措。 由于本轮疫情多点散发,致使多地实施封控管理,大量公路运输货车被困,在影响抗疫、民生保障物资运输不及时的同时,也给企业正常的生产制造带来供应链端不稳定的压力。 “实现物流通畅,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环节,并对生产和生活两个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楚士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会议强调了“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接下来还需要各地方政府对会议相关精神执行到位。 楚士昌表示,本轮疫情实际上也是当前国内物流行业存在症结的一次集体释放,“目前物流环节的割裂也确实与一些地方政府在各区域内为政,甚至害怕担责有关,导致中央政策落实到位出现困难。但值得肯定的是,国家层面正在打破这样的困局。”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 不容忽视的是,强调物流通畅的背后直接关乎一个千万级群体从业环境的改善。对此,刘鹤在会议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脑中要有全局。要关心群众和防疫人员生活和身心健康,改善物流从业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并给予延期还贷等金融支持。 “目前大部分货车司机都是个体性质,贷款买车跑货。”在楚士昌看来,对物流从业人员工作生活条件的关注并给予金融支撑,是保障物流通畅的基础性工作。 作为业内一家头部货运物流平台的联合创始人,上海天地汇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地汇”)副总裁纪红青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讲述了该公司旗下货车司机群体近期面临的现状。 “前期各地方的防疫政策导致他们反复做核酸,而且由于货车司机全国跑,行程卡带星为大概率事件,以至于有时候持有有效期内的核酸证明也无法畅行。”纪红青表示,“因为反复做核酸,部分货车司机得不到休息。我们近期和保险公司了解到,目前出险概率明显高于平时。” 纪红青表示,货车司机这个群体在全国接近3000万。对此,身处一线的物流企业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天地汇目前正和上海市商委合作,尝试推广疫情下物资运输保障新模式:在城市周边高速路口建立挂车池,货车司机驾车到挂车池后进行消杀、置换挂厢,休息后回程货车直接返程,不用进城,交由城内短驳司机完成货物的市内调拨和配送。 事实上,此次足量发放全国统一使用的通行证,对于货车司机而言是个利好消息,但具体的落地效果还有待观察。 根据不完全统计,近期曾有南京、连云港、宿迁、嘉兴、湖州、阜阳、邯郸、济南、太原、长治、沈阳、抚顺等诸多城市,因疫情防控关闭了部分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涉及十余个省份,直接加剧了货运受阻的情况。 罗戈研究院院长潘永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还需要释放更多资源,打通关键堵点,才能实现生产生活逐步畅通。“通行证本来也是全国、地方两类,全国的通行证也是要跟地方通行证相衔接的。当前最直接的还是看部分省市高速口拥堵的现象是否得到真正解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4月18日,交通部通报了全国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关闭关停自查自纠工作进展情况,截至4月17日24时,各省(区、市)高速公路共关闭收费站206个,占收费站总数的1.91%,比4月10日减少472个,下降了69.62%;共关停服务区70个,占服务区总数的1.06%,比4月10日减少294个,下降了80.77%。
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并部署了十项重要举措;同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开局宏观经济数据,受国内散发疫情等因素影响,一季度GDP增速为4.8%,较去年四季度同比增速有所回升,但较去年四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出现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为更好发挥货运物流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服务经济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在落实好电视电话会议十项重要举措基础上,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本期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