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首次突破6万亿!六大关键词看四川经济形势,新质生产力打开产业发展新空间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13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1月19日,四川交出2023年经济运行“成绩单”。
经济总量增长之际,经济结构情况如何?1月19日下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3年四川省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对全省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介绍。红星新闻记者现场获悉,2023年,四川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056.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306.7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769.5亿元,增长7.1%。
“横向来看,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是全国第六个、西部第一个迈上6万亿台阶的省份。纵向来看,2023年每天创造的GDP超过160亿元,相当于改革开放之初四川一年创造的经济总量,也就是说2023年四川一天创造的生产成果相当于45年前一年创造的生产成果。”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曾俊林说。
进一步看,超6万亿规模的经济总量中,存在哪些结构性特征?现场,曾俊林对四川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解读。
超6万亿背后的六个“关键词”:
成绩亮、突破多、韧性足、结构优、质量好、活力强
“回顾这一年的四川经济发展,可以用六个关键词来概括。”曾俊林提到,这六个关键词分别是成绩亮、突破多、韧性足、结构优、质量好、活力强。
“多项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曾俊林说,比较而言,去年四川GDP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1%、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除总量突破外,一些细分领域也实现突破。其中,四川人均GDP突破7万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零的突破,经营主体总量突破900万户,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规模突破1000亿元。
去年全年四川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凸显哪些特征?“产业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高。”曾俊林例举了一组数据进行解读,去年,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工业领域)增加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3%;新质生产力带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规上研究和试验发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7.4%、29%,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有望突破460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持续提高。
去年四川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生猪出栏6662.7万头,清洁可再生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均稳居全国第1位,这些数据凸显经济运行质量好。数据还显示,四川餐饮收入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金银珠宝、化妆品等升级类商品消费保持高速增长,凸显经济发展活力强。
纵观去年四川经济运行,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态势,开局并不理想,多项指标增速低于全国,“但我们一路向前、一路追赶,全年经济呈现平稳恢复、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曾俊林分析,这凸显四川经济韧性足。
工业投资增长22.3%
新质生产力打开产业发展新空间
去年以来,以京东方8.6代柔性显示生产线项目、山东绿叶心血管代谢疾病与疼痛管理项目、北京中发天信轻型航空涡轮发动机科研制造基地项目、北京联东U谷?创智产业园项目等为代表的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成都,成为拉动四川经济增长的一股新动能。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四川工业投资增长22.3%。“过去一年全省经济总量能跃上新台阶,投资功不可没。”曾俊林说。
曾俊林介绍,从重大项目投资看,2023年全省在建10亿元以上项目1463个,增长2.5%;在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下,全省项目投资增长12.6%。
吸引投资过程中,有效投资成为一个关键指标。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到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对此,基础设施投资、电力生产投资、制造业投资、民生社会事业投资等成为四川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着力点。以制造业投资为例,去年四川制造业投资增长21.6%,其中先进材料产业增长38%,能源化工产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分别增长38.1%和20%。
去年四川还注重创新驱动。曾俊林透露,去年四川一直加码布局新质生产力,通过新质生产力打开产业发展新空间。据他介绍,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6.3个百分点。2023年1-11月四川研究和试验发展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7.4%。两家企业获批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四川零的突破。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有望突破4600亿元。
“随着全省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未来产业的前瞻部署、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增长点涌现。”曾俊林说。
红星新闻记者宋嘉问
编辑李钰仪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