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咖看两会丨专访IMF驻华首席代表巴奈特:中国有支撑经济的政策空间,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灵活性至关重要
IMF于15日表示,长期来看,俄乌冲突可能导致能源贸易转变、供应链重新配置和支付网络碎片化,并促使各国重新考虑其持有的外汇储备,这会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秩序,进一步增加全球经济碎片化的风险,特别是在贸易和技术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国今年5.5%左右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中国政策的发力点在哪里?在新形势下有哪些新的机遇?如何看待中国消费复苏增长的难题?中国如何继续扩大吸引外资?
针对这些问题,IMF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艾伦·巴奈特(StevenAlanBarnett)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中国有足够政策空间支持经济
这些努力包括提供支持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为此,财政政策可以为增长提供重要支持,特别是实施旨在加强社会保护和促进绿色投资的政策。
我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重点是它提出的近期和中期政策。从中期来看,加速关键实体部门改革将有助于确保可持续增长。这包括旨在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确保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竞争中性以及提振消费的政策。
中国具有支持经济的政策空间。首先是支持性的财政政策,特别是对低收入和受影响家庭的政策支持。这将具有支持增长和促进消费的双重好处。此外,中国还有货币政策空间。中国可以根据需要实施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活动,特别是通过进一步降息刺激经济。同样重要的是,持续的汇率灵活性对于促进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
中国的核心通胀保持温和水平
不过,在中国相对独特的是,即使在大流行之前,消费从许多角度来看都太低了。比如,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远低于大多数其他主要经济体。与此相关的是,中国人均消费追赶其他国家的速度远远低于收入水平。
解决这个问题很重要。它将提升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个关键的好处是,这将使中国经济转向更环保的增长模式,为实现中国的气候目标做出重大贡献。
促进消费的政策多种多样。但从本质上讲,这些措施必须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并降低家庭储蓄率。财政政策改革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尤其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然而,中国的核心通胀保持温和水平。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胀,可以说是制定货币政策时的重要参考指标。中国的核心通胀率一直低于1.5%,远低于政府设定的3%的目标。
继续改革开放可促进可持续增长
谈到环境,绿色增长提供了发展机遇。正如我刚才提到的,促进绿色增长的方式之一是更多地依赖消费。另一种方法是推进实现中国气候目标的政策。
更广泛地说,促进发展的一个好方法是为企业创造有利环境。这样做将使中小型企业以及私营公司蓬勃发展。这将包括确保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环境的措施。
开放也可以成为催生创新、提高效率和促进增长的重要催化剂。除金融服务外,整体服务业都将受益于进一步开放。中国的服务业生产力水平正在追赶发达经济体,但在许多领域仍不到它们的40%。这显示了巨大的收益潜力。
事实上,我们可以以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为例。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改革——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经济实现十多年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这主要是由民营部门制造业引领的。我们可以把服务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看作是对服务业做类似的事情。这将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支持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
电力行业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些额外的措施可以使这个系统更有效。比如,将其覆盖范围扩大到电力部门之外,将重点转向设定总量上限,以及从目前免费的配额中创造收益。中国还可以利用其他政策工具。例如,扩大现有的煤炭税和退税计划,采取奖励有效的做法并减少高碳活动。
此外,中国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和平衡增长而持续推进的改革有助于降低碳排放。从高度依赖投资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增长,并支持服务业和高科技行业的发展——这些都与最近批准的“十四五”规划保持一致——将降低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强度的增速。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近期下调主要政策利率以降低借贷成本和促进投资,是朝着以利率为基础的宽松政策迈出的可喜一步。采取非利率货币政策工具将信贷引导至目标行业,虽然在危机期间很有帮助,但随着复苏的进行,应该被逐步撤出。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灵活性对于促进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
(作者:郑青亭编辑: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