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90后人大代表沈燕芬:增加农村大龄劳动力再就业!
作为返乡新农人,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始终关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痛点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农视网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从农民合作社市场化发展的困境到如何激活农田生态收益,沈燕芬代表的每一句话都源自她在基层一线的亲身实践和对乡亲们生活的深切观察。
促进农民增收
要输血,更要造血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沈燕芬提交了《关于研究解决“低保户加入农民合作社后不能领取低保”问题的建议》。如今,这份建议已获民政部和广东省民政厅的重视与落实,为助力低保户加入农民合作社打通了堵点。
关于当时提交这份建议的初衷,沈燕芬说:“这对鼓励困难群体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很大的帮助,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后,就可以通过一系列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实现自力更生。”
此外,沈燕芬也希望农民合作社可以享受小微企业相关的政策支持。她说:“去年提交了相关建议之后,确实得到了一些支持,希望全社会可以给农民合作社多一些关注,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实现市场化,更好地拓展销售渠道,提升相关资源配置效率。”
谈及农民就业相关话题,沈燕芬坦言,自己最关注的一个群体就是农村50岁以上的大龄劳动力。沈燕芬说:“他们有就业需求,也有劳动能力,是目前我们农业生产领域的主力军,也是在农村占比较高的一类人,但很多涉农企业因为年龄的原因不愿聘用,导致出现‘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矛盾。”
对此,沈燕芬呼吁政府出台专项政策和一系列保障措施,鼓励涉农企业聘用大龄劳动力,帮助大龄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
关于保障女性在农业领域发展的权益,沈燕芬说:“现在有很多新农人返乡创业,也带动了当地农村妇女的就业,我觉得特别好,咱们农村女性也撑起了乡村振兴的半边天。”
土地生态价值转化
既能产粮,也能产“碳票”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开展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沈燕芬对此感到很振奋,她表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农田集约化,促进合理规划,有序种植,另一方面,有利于保留原有农田的基础生态,对未来土地的生态价值转化也有很大帮助。”
目前,沈燕芬正在对接有关碳汇机构,推动农田碳汇交易试点,“让农民不仅能够通过农田来产粮,也能够产‘碳票’”,沈燕芬底气十足地说。
年轻一代新农人
要来,还要能留下
作为新农人榜样,沈燕芬对想要投身“三农”舞台的年轻人们的建议是“因地制宜”四个字,她说:“我觉得年轻人首先还是要因地制宜,找准当地特色,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形成新的想法。”
沈燕芬认为,新农人是未来乡村振兴事业的主力军,希望社会各界能给年轻人多一些支持,政策层面可以有一些倾斜,比如通过师徒制的方式去培养农村农业生产的一线技能人才。
沈燕芬分享,有很多年轻人在新媒体平台给自己发私信,说想要加入,也想学农机,问该怎么做?该去哪学?对此,沈燕芬希望国家能够有相关的政策支持,让年轻人能够真正地参与进来,比如通过农机合作社去带动这些年轻人参与实际的技能培训。
沈燕芬补充道:“因为他们可能在新媒体平台,看到我们的视频,觉得很有意思,很新奇,就想要加入进来,但是我觉得要真正把他们留下来,归根到底还需要完善的职业发展机制和一系列相关的保障措施,让他们能在这个行业看到希望,从而真正留下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这些年,沈燕芬所在的合作社通过校园宣讲的方式,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目前,沈燕芬团队有十多名00后、95后新农人,而且还在逐步扩大中。
沈燕芬认为,农业发展领域对年轻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她说:“一方面国家乡村振兴政策非常给力,有一系列利好的政策保障,给予了年轻人很大的舞台。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也会优先从是否有意义、有价值的角度去衡量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沈燕芬还提到,目前三农领域很需要可以把自己专业所长结合到传统农业生产的技能人才。她认为,现在新型农机、智慧农机领域的发展潜力很大,一些维修人才、农机操作人才可以结合生产应用的实际需求,对传统农机、农具做一些升级改造,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作为青年返乡创业的先行者,一直深耕在农业生产一线的90后新农人,在采访的最后环节,沈燕芬为更多想回乡的年轻人送出了暖心寄语。她说:“农村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舞台,需要我们能够真正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干。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里来,一起为我们的农村创造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同时,在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沈燕芬也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我希望广大的农村妇女也能够在乡村振兴广阔的舞台上实现自我价值。”
记者|张耀元
编辑|杨婧轩
责编|赵宁宁
主编|杨公元
监审|宋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