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世卫组织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致癌物”,每日安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40毫克内

世卫组织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致癌物”,每日安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40毫克内

2025-06-26 阅读 0

红星资本局7月14日消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于当地时间13日发布了对非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

据悉,此次评估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并提到了人体安全摄入阿斯巴甜的量: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例如,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减肥软饮料,假设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没有其他食物来源的摄入量,那么每天需要摄入9-14罐以上才能超过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

被列为“可能致癌物”

每天摄入9-14罐以上无糖饮料或超量

据央广网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营养与食品安全司司长弗朗西斯科·布兰卡博士表示,“阿斯巴甜的评估表明,虽然安全性不是常用剂量的主要问题,但已经描述了潜在影响,需要通过更多更好的研究进行调查。”

IARC根据人类癌症(特别是肝细胞癌,这是一种肝癌)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2B组)。

公开资料显示,IARC根据患癌几率的高低将致癌物大致分为五类,包括1类:有确认的致癌性;2A类:很可能有致癌性;2B类:有可能致癌;3类:尚不能确定其是否致癌;4类:基本无致癌作用。

不过,第2B组的证据强度分类是4个级别中的第三高级别,通常在人类癌症证据有限但不令人信服或实验动物癌症证据令人信服的情况下使用,但不能同时使用。

JECFA得出的结论是,所评估的数据表明,没有充分的理由改变先前确定的阿斯巴甜可接受日摄入量(ADI),即0–40mg/kg体重。因此,委员会重申,一个人每天在这个限度内消费是安全的。例如,如果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减肥软饮料,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9-14罐以上才能超过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假设没有其他食物来源的其他摄入量。

阿斯巴甜致癌性仍需继续研究

两大可乐巨头在用

IARC专著项目的MarySchubauerBerigan博士说:“人类和动物致癌性证据有限,致癌性如何发生的机制证据有限,这突出表明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完善我们对食用阿斯巴甜是否构成致癌危险的理解。”。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和营养标准与科学咨询部门负责人MoezSanaa博士说,“JECFA还考虑了动物和人类研究中关于癌症风险的证据,并得出结论认为,摄入阿斯巴甜与人类癌症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并不令人信服。”。

“我们需要更好地研究,在现有的队列中进行更长的随访和重复的饮食问卷调查。我们需要随机对照试验,包括研究与胰岛素调节、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相关的机制途径,特别是与致癌性相关的机制。”MoezSanaa博士称。

据悉,IARC和JECFA对阿斯巴甜影响的评估基于从一系列来源收集的科学数据,包括同行评审论文、政府报告和为监管目的进行的研究。独立专家对这些研究进行了审查,两个委员会都采取措施确保其评估的独立性和可靠性。

红星资本局此前报道,两大可乐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正是阿斯巴甜的使用方,涉及产品包括可口可乐无糖款、百事可乐无糖款等。(详见报道:《代糖概念股集体飘红,阿斯巴甜再陷“致癌”风波,还能继续吃吗?》)

据北京商报此前报道,可口可乐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公司方面暂不对此做声明,但该负责人援引了一份ICBA的声明公告,其中称“ICBA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充满信心”。

2015年,百事可乐为了打消消费者对于阿斯巴甜的健康风险顾虑,就选择了对配方进行调整。据21世纪经济报道,百事可乐在2015年将阿斯巴甜从苏打水中移除,一年后又将其恢复,但在2020年又再次将其移除。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曾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阿斯巴甜对人体和动物的致癌性证据都还不够有力。“出于健康的预防性原则,我鼓励生产厂家在甜味剂选用上升级迭代,选用更为健康的功能性甜味剂。普通消费者就遵循浅尝辄止原则,控制每次的饮用量和饮用频率,不必过度焦虑。”

红星新闻记者邓凌瑶

编辑肖子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预约SEO专家添加微信号:xxxxxxx 领取免费VIP内部课程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宏煊网络科技 作者
宏煊网络科技是专业科技新媒体网站。网站著眼于新一代科技新闻的全面及时处理报导,让网民在外面第二时间交待全球新一代的科技资讯。内容涵括AI+、互联网、IT、创业投资、核定、区块链、智能硬件等领域
曾操作某大型门户网站日IP达100万(纯SEO流量),拥有上千网站提供SEO友情链接资源(参加培训免费赠送100个单向友情链接),免费赠送附子SEO内部VIP课程,2018年新版实战课程介绍